用户注册    

通许县切换站点
我的村庄

通许董仲舒墓

2019-03-07来源:通许县四所楼镇仲舒岗村

0
分享
收藏

老游走遍中国开封篇(五)通许董仲舒墓

       书受秦烧十三经重阐奥义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策承汉诏四百载广开文明。

天之生民,非为王也,天立王以为民也。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,天予之,其恶足以贼害民者,天夺之。道之大原出于天,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以上这两段话是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说的,意识是说:世上的人不是为统治者而生的,而统治者则是为民而立的,所以,贤明的君主能使民众安乐者,大家就拥戴,要是骄奢淫侈害民的帝王,大家就会推翻它。这个道理是天下的大道理,这个道理不变,贤明的君主就能治理好国家,昏庸的帝王就会被贤明者代替。汉武帝完全同意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见解,决定只用儒家的学说治理国家,把其他各家都废除。这就是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。”

董仲舒(前179一前104),西汉广川(今河北景县人)。西汉的大思想家。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做学问,他认为《春秋》中含有治国定天下的大道理,这与他的志向是符合的。他听说齐国公羊氏研究《春秋》别具一格,就负笈游学于齐赵之间,拜在公羊氏门下,得到公羊学的正传。再回到故乡董家庄后,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,志读天下流行之书,探悟《春秋公羊传》中的奥义,竟然“三年不窥园”,连公马、母马都不知道。汉景帝时被授为博士。后来,董仲舒在十里长村收徒讲经,慕其名声而来求学者络绎不绝。他也教出了不少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,太史令司马迁就是他的学生。

汉代以前,儒家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中的流行的一股思想,其他还有法家、道家、墨家等诸子百家,经秦始皇焚书坑儒,儒家思想受到巨大打击。汉初,大权都掌握在那些只会打仗的武夫手里。汉高祖刘邦也对儒生看不起,曾拿儒生的帽子当便壶。到汉武帝时,刘彻认识到要治理好国家,要依靠一批知识精英替他出谋划策,于是他下诏,在全国选拔贤良,董仲舒的文章充满勃勃向上的进取精神,很对自己的思路。特别是他的天人三策,正符合汉武帝积极有为、想成就伟业的大一统观念。董仲舒提出,国家要统一,而且思想也要统一。孔子大一统的理论,是天地间永远不能更改的经典,过去、将来都适用。如今一个老师一个说法,一百家有一百家的道理,人们的思想不一致,做皇帝就无法实现统一。因此,除了孔子一派儒家的学说以外,其他各家的学说应该一律禁止。这么一来,天下的思想就可以统一,法度就能够明确,老百姓也就有所遵循了。汉武帝完全同意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见解,决定只用儒家的学说治理国家,把其他各家都废除。这就是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。”并专门为儒家经点著作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易经》、《春秋》设置了五经博士,让他们广收弟子,传授儒家的学说。只要通读一门,就可做官。除董仲舒被授江都相外,还有公孙宏、朱买臣、东方朔、司马相如、梅乘等都安排了官职。董仲舒还提出了“三纲五常”学说,三纲即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。五常即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三纲五常强调了主体对于从属体的绝对权威,更赢得了统治者的大力提倡,得到广泛传播。以至于从此一直到封建王朝瓦解,成为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的正统思想。

董仲舒的主张虽然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,但只给了他一个江都相的小官,究其原因,原来董仲舒的确是按儒家主张的那一套去作,其事君的准则就是“廉直”、“勿欺;”其生活的目的是为了“明道”、“行义。”董仲舒曾标榜:“仁者正其义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。”这注定他不会阿谀奉承,这哪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所欣赏的,董仲舒因廉直而备受冷落。董仲舒以《春秋》灾异之变推阴阳,在做江都相期间做了几次天旱求雨、涝天止雨的法事,碰巧都让他成功了,故著述《灾异之记》。当年辽东高庙受灾,主父偃将其《灾异之记》奏于汉武帝,汉武帝召诸生示其书,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道是他老师的书,就说是愚魅之书,要治罪董仲舒,汉武帝念其《三策》有功,赦免了他。从此,董仲舒再也不敢复言“灾异”。公孙宏与董仲舒不睦,奏请汉武帝将董仲舒改授胶西王相,意思让胶西王整治董仲舒。谁知胶西王听说董仲舒德行好,他对董仲舒亦友善。董仲舒恐事久获罪,就称病回家,到去世,也不治家产,只在家修学著书。

在《华夏五千年名人胜迹》一书中看到董仲舒的祠堂、坟墓在我故乡临县通许仲舒岗村,我必然得去拜谒。拜谒罢张良,我就驱车经空桑伊尹庙,参观了新建的伊尹广场、石牌坊、伊尹朔像、复原的大空桑树,回到葛岗住了一宿。20121116日早上,骑车一直正南,来到四所楼镇仲舒岗村东的董仲舒纪念馆。当地正在大修农田水利,管理员去村北挖河去了,我只得从倒塌的院墙来到了纪念馆院内。

纪念馆面开五间,歇山式建筑,上覆绿色琉璃瓦。前面及左右出有廊厦,有十根大红廊柱支撑廊檐。中间的四根廊柱彩绘两条金龙、两条青龙,门上方悬有“董仲舒纪念馆”匾额。因管理员不在,纪念馆内陈列的文物不得而知。好在纪念馆离我的老家20多公里,等以后再去参观。纪念馆后就是董仲舒的坟墓。墓冢虽不高大,但也是青松围护,芳草掩映。墓前有石碑三方,中间的墓碑上写着“董仲舒之墓。”据说陕西西安和平门里,也有董仲舒的祠墓。等我从纪念馆出来,当地百姓连连说抱歉,还让我再等一会,管理员快回来了。可见当地百姓对董仲舒很尊敬,对来拜谒董老夫子的客人也非常热情,使我非常感动。

宋代司马光有诗赞董仲舒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吾爱董仲舒,穷经守幽独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所居虽有园,三年不游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邪说远去耳,圣言饱充腹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发策登汉庭,百家始消伏。